锈迹斑斑的香炉,茶垢贴身的紫砂壶,纹路清晰的象牙雕,还有那粘着黑色油垢的鼻烟壶,外部皮套依旧完好的“春蕾”牌台式收音机……五花八门的旧物被主人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面,在各个摊档前,数十个“淘宝”者手持小手电和微型放大镜一早来到现场。昨日又逢周二,凌晨3时许,本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文昌陶瓷玉石工艺市场的“天光墟”(俗称“鬼市”)。
神秘:买卖打手电完成
根据约定俗成的惯例,每周二凌晨零时起至上午8时30分,是“天光墟”开市时段,各路古董收藏发烧友和古玩商人在此交易。广州市区的档主,一般会在每周一晚上提前到场划定地盘;周边四乡的古玩爱好者,则在当天凌晨提早赶来占位;而对那些从外省赶至的客人,只需出示所乘的火车票或者飞机票,就可租到一个事先预留的摊位。一个宽度不到2米的摊位,每次只需交付10元管理费。
“一块!(一块即100元,古玩交易俗语)”“最低要两块!”一块带刻字石锁装清代健身器最后以200元成交。
“连续三年来,几乎每个月我都要光顾3趟广州‘天光墟’。带来湖南当地的旧物,再淘回充满岭南特色的物品。”来自长沙的易老板昨天凌晨5时下了火车直奔“天光墟”。9个多小时的旅途正好作为睡觉时间,他一下车就买下当天下午2时30分的返程票。
“这次我带来长沙窑釉下彩花瓶,估计在广州能卖个好价钱。”易先生透露,佛山的石湾公仔深得长沙一些收藏家喜爱,每次南下广州都能通过异地的产品买卖赚到钱。
“龟田先生是日本的中学历史教师,每年都要飞来广州逛‘天光墟’,随身还必带一只麻包袋,每每装满半袋以上才肯离去。”多次与龟田交流的邹永生说。记者了解到,一些外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馆员也热衷借逛“天光墟”感受“中华文化”。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文化领事李浩然还买下许多与广州有关的老照片等物品。
由来为何未天光去趁墟?
陶瓷古董本来就是最需要通过光线去鉴别的,却偏偏选择在一个天亮前的时刻交易?广州荔湾区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工商会副会长邹永生说,以前一些商人长途乘车到广州后天还没有亮,只好选择深夜摆地摊,对“淘宝”者而言,就只能打着手电去看货了。结果是大家都怕迟到“走宝”,这墟也就越赶越早了。
规矩 开天下价落地还钱
“逛‘天光墟’买和卖之间是有严格规矩的。”广州荔湾区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工商会副会长邹永生向记者介绍说,“当第一个拿着货的问价者松手之前,旁观者不便去问价,一般问了价就要还价,价钱不合可以不买。”“更重要的‘开天下价,落地还钱’。”曾经有一个老太婆卖一个玉镯,价钱开出去之后突然反悔。对方再问一次玉镯值多少钱,然后佯装不小心将玉镯打烂,最后付钱将玉镯买下。其实买家看上的是玉镯中的一块彩玉。
“天亮之前的‘天光墟’买陶瓷是有风险的,正确的做法,应该多听声音凭手感,个中奥妙更在于平时的积累。”邹永生提起有一次,海珠区的梁先生在“天光墟”买到一件牛角杯,之后和朋友聚会喝茶,被鉴定是明代的犀牛角杯,这价格马上翻了十几倍。
欧初逛“天光墟”是种文化
“古玩集市‘天光墟’在广州出现由来已久。”88岁的原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欧初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起一段广州“天光墟”由来。欧初说,“最早是日日成墟,直到2003年才开始慢慢改成每周二一次。”欧初还回忆起自己的“天光墟”经历,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省委办公大楼要布置一个电话会议室,就曾经到地摊上买来旧地毯(用来隔音),还到下九路买了3套旧的酸枝家具。“逛‘天光墟’是一种文化,可以培养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识。”欧初说。
卖家:既进货又出货
买家:发烧友巧买古董
流动买家包括大学教授、白领人士、退休干部、普通工人等不同职业的人;而固定的卖家就是在国内“跑场赶集”的买卖人。
对后者,他们看准的是中国各地古玩交易的时间差,既进货又出货。“我一般情况下,星期天去佛山,星期二来广州,星期三绕到中山,星期六就到梅州。”闲聊中,来自浙江的张老板向记者透露了他的“生意轨迹”。
买家:发烧友巧买古董
昨日买下石头制健身器的是收藏发烧友周先生。这样一件看起来很普通的东西值不值200元?周先生解释,鉴定年份本身很有学问,过去的健身器是一对的,就像今天的哑铃一样,通过左右手同时举起做操达到健身效果,是大户人家才备有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样一块石头古代用来做什么,这样的话或者会被认为是一件秤砣,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在市场捡到“漏”。周先生最后小声告诉记者:“看来对方是将清代健身器当成一般的秤砣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