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
李松松个展《一个人》
作者:中国艺术家报 来源:中国艺术家报 发布时间:2012-11-6 点击次数:


 

李松松个展  10月20日 佩斯北京

 

  高而阔的佩斯北京空间,横贯着一根闪着银色光芒的金属隧道,一群年轻人在隧道的一头排起长队,静静地依次从管道的一头进入,两分钟的工夫再从另一头走出,眼中带着迷离的色彩。这个隧道被命名为《一个人》,是李松松的最新的创作。

 

  如此巨大的装置作品,耗费了李松松近五个月的时间。在91块画布上涂了不同颜色的厚厚油彩,看似有序实则随机地凹凸拼贴组合,组成这样一条长长的色彩迷离的隧道。站在隧道的一端看去,犹如坠入某个夏夜斑斓的梦中。踩上隧道,LED灯铺就的路在脚下亮着晃眼,又因为表面上铺有一层金属网格,踩上去吱吱作响,一步步行如探险。两旁各种颜色的色块让人晕眩,头顶上却并未封闭,留出一条缝隙来,让你能看到天。

 

  李松松拒绝为《一个人》提供释义,关于创作过程,他以写小说来做比喻,“写到某一个句号,感觉可以结束了就结束。这些凹凸造型没有什么特别意义,色彩也没什么特别所指。充分的视觉符号完全能构成艺术家所要说的所谓的意义。”没错,一直以来对社会、政治、当下现实有话说的艺术家李松松,就像这件装置作品,开始合拢内心,将关注点向内投射。曾经的那些解构历史事件照片的作品,仿佛在瞬间离你远去,没有了具象的描绘对象,消除了人物和历史等所指,更不必说当年为肖鲁的《对话》提供****的载入美术史册的一举那般具象的行为。

 

 


 

 

  放弃了全部内容释义,只留下厚厚的涂料层这一形式上的特点,从具象到抽象,再到观念,李松松的艺术作品一步步蜕变——几乎可以说,这蜕变过程恰恰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近些年来日渐趋于雷同的转换形式。就在三五年前,也许还没人能想到,中国的当代艺术竟会以这样的轨迹,渐渐回归到形式主义去。这件《一个人》装置作品,最好地阐释了什么叫形式决定内容,而艺术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的联系全部被割裂。

 

  在展览的前言里写道,艺术家将“发现”的可能性留给了观众。就像一个游戏,李松松设置了游戏规则,而观者走进万花筒般的隧道,穿过迷雾般的幻象,再带着各自的困惑离开。其实以观者的身份走一趟隧道,大概可以明白李松松意图使观者通过色彩带来的闭合感,回视自我的成长与建设。可是在两分钟的时间内,究竟有几个能深入到内心自我的深沉处?而就笔者看来,头顶上的空隙实在让人无法摆脱现实压迫感,深入亦无法单纯进行。

 

  另一方面,展览开幕现场,亦有环保人士提出不同声音,高成本大制作劳民伤财,无论是运输还是保存都带来极大麻烦。商业性与艺术性互相消解,让这件作品争议颇多。文/刘思瑶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