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兰芳和她的丈夫、著名快板演员王印权而言,《岳飞传》的每个字,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早在“文革”前,刘兰芳在鞍山曲艺团工作时,就被老艺人的《岳飞传》深深打动,每次听到老艺人在台上说这部书,她都会一字一句地把内容记下来。为了搜集更丰富的内容,她走遍了锦州、鹤岗等地,寻访老艺人,补充“书道子”。“文革”中,她进工厂当起了电路板酸洗工,千辛万苦搜集得来的“书道子”也不得不被付之一炬。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仿佛一夜之间,社会氛围发生了悄然变化,人们脸上的笑容多了,电台里的节目变得精彩了。1979年春天,鞍山广播电台找到刘兰芳,希望她能播讲一部传统书目。刘兰芳马上就想到了《岳飞传》。刘兰芳回忆说,这是出于一位艺术工作者的直觉,她感到岳飞精忠报国、抗击外侮的故事,对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各地的局面下振奋人们的精神,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格外重要。可是,当初千辛万苦整理的“书道子”已经化为乌有,怎么办?重新写,无论如何也要把《岳飞传》搬上电台!刘兰芳下定了决心,也获得了王印权的支持。当时,一家五口人住在10多平米的平房里,白天刘兰芳还有日常的演出,晚上要照料3个孩子,只能利用夜深人静的时间撰写书稿。两个人明确分工,轮流休息。就这样,面对从零开始的困境,她没有退缩,凭着当初的记忆,参考重新出版的《精忠说岳》、《两宋史料汇编》,他们又重新整理出55万字、105回的底稿。终于,《岳飞传》在电台播出了,并且在没有任何广告宣传的情况下,很快赢得了整个鞍山城乡居民的喜爱。《岳飞传》中有一百多个人物,她利用传统的“兵器赞儿”、“人物赞儿”的技法,并借鉴了话剧、戏曲中表现人物的各种技巧,还充分利用一块醒木、一条手帕、一把折扇,让听众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些人物。准时准点打开收音机听《岳飞传》,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迅速成为鞍山人生活的一部分。在鞍钢,下了班的工人们舍不得回家,推着自行车,胳膊下夹着饭盒,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站在凛冽的寒风当中听《岳飞传》。评书播出时间是下午6点半,这在以前往往是马路上车多人多的时间,但自从《岳飞传》开播后,路上行人车辆都明显减少,交通事故也随之少了很多,为此,鞍山市有关部门还向刘兰芳颁发了“维护交通秩序模范”的荣誉称号。
随后《岳飞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各地的地方电台播出,评书这门纯粹的北派艺术赢得了全国听众的喜爱。刘兰芳回忆起她有一次乘火车赴安徽怀远演出,刚一上车,就被一些乘客认了出来,顿时她所在的车厢里就挤得满满的。乘客们邀请刘兰芳说一段,她欣然应允,这时,列车长闻讯赶来,对乘客们说,这里环境太拥挤,还是请刘兰芳到列车播音室去吧。于是,刘兰芳来到播音室,说开了一段《牧羊城盗图》。终于,一个小段说完了,话音刚落,刘兰芳发现,列车员已经把她的行李搬了进来。广播员说:“刘老师,感谢您为我们这列车演出,您到了安徽还有演出,就在这里好好休息吧。”就在那段时间里,很多国营商店里积压的半导体收音机也被抢购一空。有一位吉林观众给她寄来了自己家的祖传秘方,希望能帮助她保护好嗓子。岳飞的第三十六代玄孙给她寄来了岳家族谱,供她参考。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了刘兰芳崭新的艺术生命,那么,在改革开放30年间,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又带给她无穷无尽的艺术的灵感。《白牡丹行动》、《陈毅传》、《古今荣耻谈》等,一部部时代特点鲜明的新作品层出不穷。随着新的媒体平台的出现,评书这门艺术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她的声音不仅随着电台广播的电波传遍千家万户,她的形象还登上电视,电视评书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备受曲艺迷的喜爱。网络普及后,在网络上也能看到她的评书了,她播讲评书的视频在各个网站上居高不下。她并没有满足于现在的荣誉,作为中国曲协主席,包括评书在内的曲艺艺术的发展让她倍加关切。
谈起改革开放以来评书的发展,刘兰芳说,评书艺术是深受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一门古老艺术,然而,在“文革”中评书艺术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全国各地曲艺团体被解散,说书艺人被下放到农村或者工厂劳动,书场倒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的评书艺术面临着衰亡的境地。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声春雷,改革开放的热潮席卷中华大地,评书艺术也获得了新生。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评书,多次为包括评书艺术在内的曲艺艺术的发展作出指示;广大观众热爱评书,万人空巷听评书的景象正是发生在改革开放后;评书工作者也在不断努力,优秀作品推陈出新,他们的身影还前所未有地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出现在互联网上。总之,评书艺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刘兰芳说,从评书艺术的社会影响来看,改革开放以来,评书艺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热爱评书、需要评书,老中青三代评书艺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了青春,为亿万群众带来生活的乐趣和心灵的启迪;评书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不久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书中蕴含着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忠厚勤勉等传统美德,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为评书艺术走出国门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历史机遇,由此评书艺术的传播范围扩大到了国外,让不同国籍的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门古老的东方艺术受到越来越多外国友人的喜爱,还有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学习评书,这说明评书艺术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刘兰芳说,在过去,评书艺人只能在茶馆酒肆中表演,或者在农家打谷场、城市街道上撂地摆摊。而如今几乎所有的电台都开设了评书栏目,众多评书作品随着电波传遍了千家万户,极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电视走进寻常百姓家后,评书艺人登上了电视荧屏,这对于这门古老艺术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巨大意义。从此,评书不再是一门仅仅局限于“听”的艺术,而成为了能够带给观众视听两方面享受的艺术。由此带动了更多的电视观众喜爱评书,这也对评书艺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评书艺术和现代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广大观众可以在网络上点播、下载自己喜爱的评书作品。这在青少年中培育了大批的评书观众。另外,令人欣喜的是,在江浙沪等地区,评书艺术在茶社等传统的评书表演场所中重新兴盛,这种回归显示了评书艺术在当代也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当然,目前评书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当前评书的发展已经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评书观众向其他艺术门类流失、评书艺术后继乏人、评书演出场所逐渐萎缩等。对此,评书工作者既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同时也要对这门艺术树立起信心,评书工作者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为评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评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