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
春华秋实——刘兰芳艺术生活50年座谈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布时间:2009-2-6 点击次数:
  1月21日上午,刘兰芳艺术生活五十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百余位文艺界、曲艺界以及辽宁省、鞍山市等有关方面人士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刘兰芳从事曲艺工作50周年,回顾总结刘兰芳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研究探讨刘兰芳评书的艺术特色和艺术经验,以期推动评书艺术传承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和曲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编者



在刘兰芳艺术生活五十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9年1月21日)

胡振民

同志们、朋友们: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曲艺家协会,在这里举办“刘兰芳艺术生活五十年”座谈会,庆祝刘兰芳同志从事曲艺工作50周年,学习刘兰芳同志的评书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畅谈刘兰芳同志对曲艺事业和文联工作作出的重要贡献,这对于推动我国包括曲艺在内的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文联向刘兰芳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各位曲艺家表示诚挚的敬意!

    刘兰芳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其代表作《岳飞传》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她的表演热情奔放、声音洪亮、形神兼备、潇洒大方,是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艺术家。在50年的艺术生涯里,刘兰芳同志始终坚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至今已整理改编《杨家将》、《赵匡胤演义》等二十多部传统评书,新编《中国母亲风采》、《中华好人颂》等十几部新书,做到了老书新说、旧书新评,为曲艺事业的继承与发展、繁荣与创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她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弘扬主旋律,不断增强作品和表演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做到了雅俗共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她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为老百姓服务、向人民奉献最优秀的艺术成果,作为自己的责无旁贷的义务,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高水准、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刘兰芳同志长期担任中国文联和中国曲艺家协会的领导职务,是第七、八届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六届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曾任第三、四、五届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她以一位优秀党员艺术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为我国曲艺事业和文联工作的繁荣发展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她作为一名文艺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能够模范执行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为曲艺事业的艺术发展、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投入了大量精力,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她积极倡导和推动中国曲协“送欢笑”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的知名品牌,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在刘兰芳同志身上,体现着我国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优秀品质。一是爱岗敬业、以艺为天。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长年累月地不懈努力、勤学苦练,对艺术精益求精、孜孜以求,坚持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洪流之中,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运动之中,在各自的艺术领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热情讴歌时代主旋律,在艺术上具有精深的造诣和崇高的境界。二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他们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采众家之长、集八方要义,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增强作品的时代感和艺术魅力,最终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三是修身立德、德艺双馨。他们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人品和艺品相统一,积累丰富知识,提高精神境界,培养高尚人格,恪守职业道德,牢记艺术工作的社会责任,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努力以自己的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在刘兰芳同志等老一辈文艺工作者身上所具有的这些优秀人品和高尚艺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发扬光大,永远激励我们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不懈奋斗。

    刚刚过去的2008年,无论对于我们党和国家,还是对于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都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难事多,既有大悲,又有大喜。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团结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为战胜自然灾害,应对突发事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文艺繁荣、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新中国和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的喜庆之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为党和国家应对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条件,维护好经济发展大局,维护好深化改革大局,维护好社会稳定大局。

    衷心希望包括曲艺工作者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向刘兰芳同志学习,牢记党和人民的厚望和重托,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积极反映人民心声,热情讴歌时代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勇于开拓创新,不断丰富民族艺术品种、样式,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呼唤、适应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优秀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真诚祝愿刘兰芳艺术生活五十年座谈会圆满成功!祝刘兰芳同志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新春佳节将至,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欢乐!

    谢谢大家!

刘兰芳印象

罗扬

    刘兰芳同志从事曲艺艺术已经50年了。她给我的深刻印象是:勤奋敬业。兰芳出身说书世家,从小喜欢东北大鼓和评书艺术,十多岁拜师学艺,14岁登台初显才华,三十多岁就以演出《岳飞传》而蜚声艺坛,享誉四方,成为一位深受广大听众欢迎的评书艺术家。其成名之早,影响之大,令人惊奇。殊不知她每前进一步,都经受了多少艰难困苦,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兰芳同志坚持说好书,说新书,同样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从学艺之日起,她就记住老师的教导:说书不光要让听众听着有趣,还要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她入党之后,更以共产党员文艺工作者的标准要求自己,诚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几十年来,她说过好几部长篇传统书,也说过许多中短篇新书,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标准。她说的传统书,都按照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认真进行了整理和加工,不但继承了说书艺术的优良传统,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所改革创新。她演出的新书,无论是表现革命战争年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和他们的革命业绩,还是表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动人故事,都满怀激情,做出极大的努力。

    兰芳同志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向人民奉献优秀的艺术成果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是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这也是她最受人们欢迎和尊重的地方。我曾经说过,刘兰芳的性格像一团火,对人民有火热的感情。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她都坚持演出,从来不辞劳苦,不避艰险,不计报酬,不摆名演员的架子,哪里需要,她就到哪里。

    兰芳现已年逾六旬,依然壮心不已,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清醒头脑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她一定会继续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再创辉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曲艺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多的贡献!

古书新说永飘兰芳

姜昆

    刘兰芳老师艺术生活50年之际,那么多的专家从全方位对她的艺术创造的艺术成就作了评介,我只想从她的《古今荣辱谈》一部书,讲她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艺术态度。

    一板一眼说故事,八荣八耻古今谈。200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精选故事汇》栏目开播刘兰芳新书《古今荣辱谈》。《古今荣辱谈》总共32讲,从上古原始时代的传说,到2006年刚刚发生的事件,纵跨中国五千年历史,涵盖了上古、夏、春秋、战国、汉、晋、南北朝、唐等十多个历史时期,共有54个精彩故事。这些故事或感人,或警示,或启迪,或教益,寓意深刻。整部作品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条红线,把这些故事有机贯穿起来,带给听众新的启示。本书精彩故事不断,一方面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一方面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吸收养分,古今参照,荣辱对比。而刘兰芳对历史、现代故事与各种人物吃得透,把得准,运用传统评书的表演形式,对具体人物、事件叙述生动,评论深入透彻,再加上她的声音洪亮,神完气足,有一种铿锵起伏的声韵美感,使观众对什么是荣、什么是耻有一个鲜活具体的感受,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刘兰芳虽然公务繁忙,却始终没有淡出评书表演舞台,她坚持每年出一部新书,因为她坚信评书通俗易懂,廉价受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形象性于一体,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她表示将不遗余力地紧跟时代步伐,用评书娱乐民众,感染民众。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她遵循的艺术创作宗旨,为时代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她的作品永远有着热情观众的主要原因。从这部书的创作和演出不难看出,她是怎样走过50年艺术生涯的历程的。我祝兰芳老师艺术之树常青!

琴心剑胆 辉耀书坛

孙福海

    50年春华秋实。众所周知,刘兰芳同志是当今蜚声曲坛、有着重要影响的评书大家,其代表作《岳飞传》、《杨家将》、《赵匡胤演义》等家喻户晓,风靡海内外。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时期改革开放伊始,她与爱人王印权编创的《岳飞传》一经问世,就曾创下了全国百余家电台相继播出、图书发行110万册这一至今无人可及的记录。

    兰芳同志不仅是卓有成就的评书大家,而且还是中国曲坛深孚众望的领军者。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的她,长期以来还先后担任着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为曲艺事业的继承、发展、繁荣和创新,做出了不懈努力,付出巨大心血。与兰芳同志相识交往20余年,她对于天津曲艺工作的一贯关心与扶持,常萦绕眼前,让我记忆犹新。兰芳同志对天津的曲艺工作一向极为看重和关照,多年来天津曲艺能够在全国“新人奖”、“牡丹奖”中多次获奖,水平是一方面,而她的关怀、重视,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则是更为关键的。她大力提倡挖掘传统,曲艺事业要走进民间,她多次对天津的同志讲,鼓曲的根子还是在京津,要大力培养新人,要不断改革创新。

    刘兰芳其实不光是评书大家、曲协掌门,而且还是我们的一位德艺双馨、可亲可敬的老大姐!心脏里搏动着人民的血液,为人民鼓与呼,为艺术赤诚一片,她不愧是我们曲艺界的骄傲和榜样!    

辉煌的艺术人生

朱光斗

    当今中国,刘兰芳的名字家喻户晓。《岳飞传》首播至今整整30年了,这30年恰恰是改革开放的30年。应当说,改革开放是刘兰芳评书艺术腾飞的强大动力,反过来,刘兰芳的评书也为改革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共产党员的评书艺术家刘兰芳,她的可贵之处中最突出的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个曲艺工作者,写一个好段子,说一个好段子难,而不断地写好段子,说好段子则更难,甚至是非常之难。刘兰芳原来是唱东北大鼓的,第一部评书《岳飞传》说出之后,如果说是碰巧了,赶对了,那么第二部、第三部还能不能说下去,这正是大家所期待、所关注的。刘兰芳不负众望,紧接着评书《杨家将》、《赵匡胤演义》、《朱元璋演义》、《努尔哈赤演义》、《红楼梦》等书相继播出。《红楼梦》过去只有短段,没有长书,刘兰芳尝试着把《红楼梦》通俗化地说出去,这种开拓性的演播是有益的。新书有《一代儒将陈毅》、《八荣八耻故事集锦》、《中国母亲风采》、《中华好人颂》等。

    说到刘兰芳的演出,真是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且多次出国演出,到了不少国家。从1980年到1982年,她个人到各地巡回演出,1983年到1993年,她率领鞍山曲艺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96年调到中国曲艺家协会,在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主持曲协工作期间,依然是演出不断,在评书演员里,可以说她到的地方最多,演出的场次也是最多的。

    作为刘兰芳、王印权的老朋友,作为辽宁同乡,在纪念刘兰芳从艺5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兰芳同志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刘兰芳评书的声韵美及其当下意义

吴文科

    《岳飞传》的成功过程,也是刘兰芳个人评书说演风格的确立过程。我认为刘兰芳评书说演的声韵美,主要表现为:高亢明亮的嗓音条件、坚实圆润的吐字发声、张弛有致的语言节奏和清脆俏美富有乐感的声音造型。

    首先,作为一个曲艺演员,高亢明亮的嗓音条件,在刘兰芳来说是极为难得的天赋条件。这虽然主要得之于父母的恩赐,但也有赖于本人从艺以来的后天训练与开发保养。其间也体现着一个艺术家对于所事艺术的看重,和对艺术、对自身、对听众的极端负责任,值得特别予以肯定。其次,刘兰芳的评书说演,吐字发声坚实圆润,较好地体现了曲艺演员“说唱”表演的基本功力。在这里,看似单纯的艺品,实则体现出的是作为演员的人品。再次,张弛有致的语言节奏,在刘兰芳的评书说演中之所以运用得较为出色,不只由于她在叙述表现不同的情节内容时,格外注重语速、语流和语气的综合运用,还由于她所说演的节目,为了避免平铺直叙,在“跳出跳入”的摹学代言之外,十分注重“赋赞”、“贯口”和“串口”等等手法与技巧的有机运用。最后,清脆俏美富有乐感的声音造型,在刘兰芳评书说演声韵美的风格构成中,更是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里的声音造型,既包括叙述说表的描摹交代,也包括人物代言的语气口吻;既包括各种情境的渲染铺排,也包括各类声响的摹拟仿学。

    在纪念刘兰芳从艺50周年并回顾总结她的艺术成就与风格特点之际,关注她评书说演的声韵美,具有重要的当下意义。首先,评书女演员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多。女性声音的加入,丰富了评书听赏的美感特质与审美空间。刘兰芳评书说演的声韵美特点,无疑给这种丰富注入了风格化的内涵。其次,关注并彰显刘兰芳评书说演的声韵美特点,对于当下不够注重声韵美追求的曲艺舞台,无疑是一种启示和警醒。

南北交流的使者

王池良

    刘兰芳老师1998年正式收我为徒,但没收一分学徒费,并赠送给我一套《岳飞传》,勉励我要好好努力,说好书。

    我随师傅到过很多地方演出,从内蒙到沈阳,从北京到南阳等地,每回演出的曲目不同,面对的听众也不同,而且地域差异很大,语言交流上也有困难。师傅演出前总是耐心地给我分析各地的风土人情、语言表达的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些我都用心地记下。师傅每回演出下来都要总结一下,效果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所以到如今,我也养成了每回演出结束都要作反思的习惯,有时还要作记录。师傅给我艺术上的指导令我终生受益。

    20世纪80年代前,北方评书与南方评话互不相往来,而师傅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做了南北评书评话交流的使者。她利用80年代初来南京、上海表演之际,主动与南方的艺术家交流,从此架起了南北方评书评话交流的桥梁。而我拜师时,师傅又以一台“南北岳飞交流”节目拉开了序幕,并勉励我要做好南北评书与评话交流的穿针引线工作。

兰出鞍山 芳香华夏

徐 勍

    改革开放30年来,刘兰芳的评书是全国曲艺界一颗金灿灿的硕果。

    兰芳的评书,继往开来。演出作风严谨,手眼身法步,心神意劲足。为了把评书艺术提升到舞台表演范畴,她大胆借用姐妹艺术之长,“化它为我”,大大增强了舞台活力,生动形象、说表并重、绘声绘色,引人入胜,使听众有如临其境之感。

    兰芳说的虽是传统书目,演出却富有新意。语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技巧方面,功底厚实,吐字如珠。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她使用“黄口”,节奏感强,滔滔不断,快而不乱。起伏跌宕如大江东去,气势恢宏。她更可贵的是表演充满激情、澎湃酣畅,言出于口,情动于中。以书取胜,以情动人。刻画人物,既有浓墨重彩,也有淡写白描,意会言传,听起来爽心悦目。《岳飞传》成就了刘兰芳,刘兰芳发展了《岳飞传》。她的艺术创作成就卓著,值得理论家们去系统的研究、总结发扬。

    兰芳胸怀坦荡,和达乐观,充满集体主义精神。她名扬中外,却处处首先想到的是振兴评书事业。她举办“千山书荟”,团结全国同行,促进交流,共同发展。在两届“千山书荟”的影响下,“江夏书荟”、“金陵书荟”相继召开,发挥了相当好的作用。南北书家荟萃,相互切磋,欢聚一堂。刘兰芳不愧为中国评书界一面鲜艳的旗帜。

    正是:

    兰出鞍山,芳香华夏;

    中国评书,当今一刘。

话说刘兰芳和《岳飞传》

戴宏森

    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说《岳飞传》轰动全国,转眼已经30年了。

    1979年9月,刘兰芳在鞍山市电台连播经她与王印权整理、重编的传统评书《岳飞传》,至80年代初全国有63家电台播出了她这部大书,赢得全国各阶层几亿听众,从而使长篇评书连播成了各地电台不可或缺的节目。继而她又亲临北方南方许多城乡,向热心听众面对面演说此书,许多老听客至今对此记忆犹新。

    刘兰芳说《岳飞传》取得成功,可以说是中国说书史上一件空前的盛举。从南宋迄今,说岳飞故事的书目和名家屡见登场,颇多建树,但都未曾达到刘兰芳说《岳飞传》的规模和影响,这固然由于大众传媒的发展为当代说书提供了条件,也是编演者与时俱进、努力创新的结果。评书家给今人说古事,不是为说古而说古,为的是以古事感动今人,使之受到教育和启发。说的是古之事,道的也是今之理。刘兰芳的成功崛起,正说明说书人掌握变化着的社会心理是多么重要。实践证明,说书人在选择和加工书目的时候,必须认真研究和应对不同艺术接受群体不断变化着的普遍心理,以及他们的兴奋点和关注度。你掌握了一个地方听众,一种职业听众,一个阶层听众,男听众、女听众,少儿听众、青年听众、中年听众、老年听众等各自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需求,你就能取得局部的成功。你掌握了全国范围艺术接受群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需求,你就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眼中的刘兰芳

黄群

    刘兰芳的评书语言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绘声绘色,气势咄人,有叙有议,通俗易懂,既有文采又容易上口。情节扣人心弦,演绎惟妙惟肖,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仅故事性、知识性强,而且形式美,需要简略的地方一笔带过,需要渲染的地方描述细腻。作为评书回归当代生活的里程碑式人物,刘兰芳的改良式评书大获成功,也给后来的传统评书大师重现舞台,做好了历史大背景下的铺垫。

    刘兰芳艺术生活50年正值改革开放30年,整整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刘兰芳踏着历史的痕迹和时代的节拍,在广博深厚的传统文化大潮中奋勇搏击,得到了冲刷洗礼。我想,刘兰芳艺术生活50年,只是她人生中、舞台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凭着她那永不服输的劲头,“髫发厉志,白首不衰,”仍然会翱翔驰骋于文艺的海洋中,正所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