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
全国新相声作品大赛:振兴相声重要之举
作者:张春生 来源:中国文联网 发布时间:2009-3-25 点击次数:
  相声在发展中有过困惑,那是在摸索中的沉思与探讨;可眼下却失去了自信,仿佛有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相声朝哪走。在一些相声段子里,已有了不知“报菜名”怎么说、或摒弃以说为主而又跳又唱去追逐所谓时尚的现象。

    当然这也是相声在找出路。以表演的歌舞化、小品化去迁就流行大潮,认为这样就可以扩大受众面,与“老根舞台”、“电视小品”等“火”了的艺术样式争夺观众,借此恢复昔日的英姿。可仔细一想,这种倾向实在是削足适履,以说、学、逗、唱“四门功课”去凑别人的热闹。于是,也有人用“回到茶社”的路数,去兴旺相声。但这种茶肆书场的演出方式,虽然起到一定的振荡作用,但其眼睛还是瞄准着大型演出,在体育场馆内求得爆满。可这“爆满”的手段含着一些炒作和媚俗,并非是当年侯宝林、马三立等前辈大师所孜孜追求的幽默和大俗大雅的台风。

    显而易见,相声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在前后夹击下还难以突破左右。

    其实界内人士和有识之士已看到,相声的不自信很大程度上源自创作的“短板”。相声创作队伍青黄不接,和站在台上的相比,又身处居幕后的角落里。加之报酬太低,人才流失严重,更因为社会上对笔下流淌出笑声的创作是十分艰辛的工作,认识不足,以为相声段子好写。

    殊不知,挠人腋窝和让大家在逗乐中品味出意思,这其中有天壤之别。“挠人一乐”是贫和俗;笑得有趣、有味、有品那才是真相声——百年来的优秀传统,相声艺术的真谛。

    当前,相声发展遇到的问题,主要在于创作滞后,和表演的看似热闹。节庆晚会和电视屏幕上每每有相声演出,那是现场的需要。其实此刻的相声已经被影像传媒读图化,服从镜头,以姿态和学唱为主。而茶社里的相声,有相声的原态,但是太过于俗。这已从两方面表明了相声的表演,即面对影像和市井,出现了自我矮化,相声艺术的特色与个性被镜头和世俗“夺”去了不少。

    因而相声的脚本创作也必然会受其影响,“说”的相声减少,“演”的相声增多。尽管央视连续搞了好几届相声大赛,也出了若干佳作,但是脚本的乏力十分明显。马季生前,姜昆现在,都反复强调相声创作的重要,作者队伍扩大和提升的重要。

    我们盼着,盼着一个契机的出现。

    好了,“全国(天津)相声新作品大赛”经过紧张的筹备,已开始征集各地的作品了。到了今年9月,相声舞台会出现令人瞩目的气象。

    这个大赛,据现有的资料分析,有如下特点:一是以脚本创作为“龙头”,甚至视本子为基石、支柱和核心。这显然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就是要改变目前的脚本荒,基础创作苍白的状况。二是为相声脚本创作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遇。专业作者借此大展风姿,群众作者凭借这一舞台提升自己。同时相声作者队伍可以扩大和重组,创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三是表演会大显身手,老中青济济一堂,按相声自身的艺术规律去继承,去出新。让相声甩掉不自信的阴影,走出式微的现状。

    相声要发展,当然要与时俱进,要借鉴其他的艺术优势。在茶馆的舞台演出要夺目登场,在影像传媒中亮相的相声更应该亮丽,在节庆晚会上表演的相声更应当是一道绚丽的风景。

    但是,这相声非彼相声,经过“全国(天津)相声新作品大赛”推动后的相声,是前面我说的“真相声”,有品位有趣味的相声。路还长,需要艰苦前行。但是相声的希望已霞光照射,我们已经看见并鼓掌欢迎它的越走越健的脚步。

    希望相声界的同仁和广大的相声爱好者拿出力作,以无愧我们的时代,满足热情关心和喜欢相声的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