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兰州碑林:福泽后世,芳流无竭
作者: 来源:兰州晨报 发布时间:2009-3-19 点击次数:
甘肃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特别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陇东、陇南是周、秦的发祥地,汉、唐时“丝绸之路”横贯东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记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灿烂历程。建设兰州碑林是福泽后世的大好事。

  名帖名碑


  兰州碑林管理处主任李龙文说,碑林刻工来自全国各地,当时竞聘者达60多人,最后选定11人,而所有碑刻石料均采自陕西富平凤凰山,意在碑林建设要达到“四好”:诗文好、书法好、石料好、镌刻好,给世人留下赏心悦目的精品。


  兰州碑林镌刻的名帖,除张芝《冠军帖》外,怀素的《自叙帖》丙辰本,另有诗仙李白的《送贺八归越帖》、唐太宗李世民的《温泉铭》,均属上品。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怀素的墨迹,流传最广、最著名的是写他苦练书法的经过及时人对其书法的评价的《自叙帖》丁巳本,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据流萤撰文记载,清道光年间,陕甘总督那彦成在兰州刻了43块碑,一是怀素《自叙帖》丙辰本(14块),一是米芾《虹县诗帖》(10块),一是董其昌临颜真卿《赠裴将军诗帖》(19块),岁月蹉跎,那彦成刻碑已难觅踪迹。


  1998年,碑林开会时,兰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王国礼让流萤看一捆拓片,意外发现正是那43块碑的,而其中怀素《自叙帖》的题款时间为“时大历丙辰秋八月六日沙门怀素”,竟比台湾本要早一年。从文后的跋和明末清初陇西大书法家王了望《得怀素自叙帖》文猜度,此帖原在蜀中石阳休家,因兵祸流寓河南,再由王了望的弟弟传到甘肃。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李白诗名太盛,掩盖了他的“书名”,现在常见的他的书法作品为《上阳台》,1999年底碑林管理处从市民手中意外得到李白的另一手迹拓片,即《送贺八归越帖》,成了兰州碑林的一大瑰宝。


  李世民得天下后,自称“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七代孙”,也算甘人了。据说,唐太宗酷爱书法,王羲之《兰亭序》原在苏州辩才和尚处,李世民派心腹费尽心思弄到手,他死后,竟将这一绝世珍品殉葬埋入昭陵。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其在文学和书法方面的成就也非同一般。他的书碑现存两通,一通是《晋祠铭》,在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另一通即《温泉铭》,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后被伯希和盗去,现藏法国国家博物馆内。《温泉铭》是行书中的上品。


  兰州碑林还陈列着翻刻或收集到的甘肃著名碑刻作品,如《西狭颂》、《碧血碑》、《白塔寺碑》、《免粮恩碑》、《重修兰州城记碑》,以及有汉和西夏两种文字的《西夏碑》、汉藏两种文字的《大崇教寺碑》、汉蒙两种文字的《西宁王碑》、汉和八思巴文两种文字的《镇海寺碑》,王仁裕神道碑、弘化公主墓碑、岣嵝碑等,黄庭坚、赵孟頫、文征明、黄自元等人的诗碑,极具历史价值。《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在甘肃成县天井山鱼窍峡中,它与汉中《石门颂》、略阳《阁颂》并称“汉隶三颂”。碑文除记述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外,重点颂扬了李翕率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碧血碑》上面刻的是朱绅尧的一首诗,明末李闯王攻克西安后,派部将贺锦西取兰州,末代肃王朱识宏城破身死,妃颜氏触碑身亡,后来,清陕甘总督左宗棠在督署后园建烈妃庙,所撰文中有“见烈妃所自碎首处,血痕喷洒,团渍屡注……天阴雨湿,其痕视常日加明”(见《重修皋兰县志》),故名“碧血碑”。


  左宗棠还为收复新疆时壮烈殉国的部将陈善勇(今临泽板桥人)写过一副《碧血碑》楹联:“一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1980年,《碧血碑》与左氏书写的《正气歌碑》一起移至兰州市工人文化宫。


  陇上铁汉


  兰州碑林有“陇上铁汉”安维峻的《请诛李鸿章疏》草稿碑刻,读来酣畅淋漓,拍案叫绝。流萤云“能将安维峻手书雄文勒石碑林,当为碑林一大骄傲,也是甘肃人民的骄傲”。


  “陇上铁汉”是光绪皇帝宠妃瑾妃、珍妃的哥哥、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志锐亲制并赠送给秦安人、监察御史安维峻的印章。志锐和安维峻同为光绪六年庚辰科进士,两人是挚友。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帝(光绪)后(慈禧)两系发生战和分歧,帝系懦弱不能主政,而手握军政、外交大权的李鸿章站在慈禧一面,中华民族陷入存亡危机。时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的安维峻挺身而出,14个月内连续上疏63道,慷慨激昂,声震天下。


  在《谏垣存稿》中,安维峻怒斥高居权力之巅的李鸿章“不但误国,而且卖国”,《请明诏讨倭片》、《请速决大计疏》中又指责其昏庸无能、贻误战机,《请易督办军务大臣疏》中建议撤换李鸿章,但慈禧都不为所动,而此时日军节节进逼,形势异常严峻,安维峻拍案而起,写下光耀千秋的《请诛李鸿章疏》,中有“皇太后遇事牵制”等语,矛头直指慈禧等当权者,犹如晴天霹雳,朝野震动,时人称其“直言震天,肝胆照日”。


  此疏一出无疑惹火烧身,光绪急忙谕旨“命革职发军台”效力,欲救安君,但慈禧认为“毋乃太轻”,决意杀之而后快,幸亏恭亲王奕诉奏称“本朝三百年,从未杀谏臣”,方使安维峻得免杀身之祸。 [1]


  陇上自古多“铁汉”,安维峻不是第一个。明朝嘉靖年间,权奸严嵩与其子严世蕃把持朝政,网络大批幕僚、爪牙为非作歹,时人“相戒莫敢言”,兵部武宣司杨继盛以“十罪、五奸”弹劾严嵩反被下狱,遭受酷刑后终被杀害。出身于兰州世家的御史邹应龙跪倒在杨继盛尸首旁,发誓“不除恶贼誓不罢休”,杨方瞑目。


  后来,邹应龙掌握了严世蕃母丧之际仍放纵淫乱的事实,抓住时机奏劾严嵩、严世蕃父子,“臣请斩世蕃之首悬之于市……嵩……亦宜亟放归田,用清政本”,终于扳倒了为相20多年的严嵩。《明史》称:“世蕃之诛,发于邹应龙。”


  兰州过去建有纪念邹应龙的祠堂,原东稍门外有“邹兰谷(应龙字兰谷)御史故居”。邹应龙昔日的书稿极其难觅,兰州碑林经多方寻访,找到了他中进士前的一副对联:“张公笔致点染春山,谢女风流赓吟片雪。”将其墨迹勒石铭记,终不致使“铁汉”事迹埋没。


  甘肃名人墨宝


  除了上述多人的书法作品外,兰州碑林还收集了一批通过科举和武功走上仕途并取得辉煌业绩的甘肃籍著名文臣武将的翰墨佳作。


  参加碑林建设的汪志刚说,在碑林北大门的影壁上,刻着胡缵宗书写在江苏镇江定慧寺的“海不扬波”四个大字,在西廊还有4条他书写的自作《早朝诗》。胡缵宗是明代的文学家、书法家,天水秦安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官至山东和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为官清廉,很有政声。


  胡缵宗一生著述颇丰,著有《鸟鼠山人集》等数十部。他的书法深得颜体雄强厚重、宽博茂密的精髓,在当时很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少: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匾额,曲阜孔庙的牌坊上有“金声玉振”刻字,济南有“趵突泉”题名等。更有甚者,“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死时,胡缵宗为苏州知府,唐寅的墓碑即为胡缵宗所书,只可惜此件无存,连拓片也没有。


  清代甘肃人才辈出,出了两位全国知名的大学者——武威人张澍,张之洞《书目答问附录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将其列入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他于嘉庆十五年发现了《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即《西夏碑》);阶州(武都)人邢澍,其学派与张澍相近,著有《金石文字辨异》等。两人合称“二澍”,兰州碑林刻有张澍的《咏营平侯赵充国》和邢澍的《长兴县志序》。


  另一位武威名人是在历史上很有争议的牛鉴。牛鉴于嘉庆十九年以进士第七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编修,后出任山东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兴利除弊,政绩显著。在河南任内,因治理水患深受百姓爱戴,并在黄河暴涨时率众奋力抗险,困守危城一个月,最终保住了省城开封。他奉调两江总督时,开封百姓星夜上疏请求留任,他不得不绕道而走。


  但牛鉴在两江总督任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导致陈化成败亡。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牛鉴被革职拿问,但也就在此时,河南百姓却为他修造生祠,并吁请朝廷宽恕牛鉴。咸丰八年,牛鉴病死于武威牛家花园。


  流萤说,牛鉴的文才和书法有很高的造诣,兰州碑林西廊选刻了其临米芾的《蜀素帖》。


  碑林建设者


  无论李龙文还是汪志刚,提起兰州碑林的建设,都对已辞世的流萤老人感佩不已:“没有流老,就没有兰州碑林。”


  流萤本名刘瀛,1927年生,甘肃会宁人,高级编辑。1949年毕业于西安西北大学,同年6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报纸编辑工作,曾任甘肃日报社总编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组织部长、省委常委,甘肃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5年11月23日去世,享年78岁。


  李龙文说,流萤的一生,在其“四做”(做人、做事、做官、做学问)中体现得很全面,流萤自己也说:“‘问汝平生功业’,做编辑,‘为他人作嫁衣裳’;做官,‘为他人当敲门砖’;老矣,下山‘化缘’,上山刻碑,与塔影河声相伴,以习字读书为乐。”兰州碑林是流萤老人息影政坛后最重要的工作,甚至融入了包括他、赵正、卢玺凯、蔡天爵、李龙文、张树华、汪志刚等参与碑林建设的人的全部生活中。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流萤就有了建碑林的想法,苦于政务繁忙,无暇顾及。1993年,已年逾花甲的老人终于有了“闲工夫”,遂决定有生之年促成其事,联络同道,制订计划,碑林建设得到了当时省市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原省书协主席、甘肃画院院长赵正也为碑林出了大力。1998年兰州碑林正式动工,经两年多建设,2000年6月14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李龙文原是兰州市园林局办公室副主任,自幼爱好书法,曾师从老书法家尹建鼎。筹建兰州碑林,正给了他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办事麻利,人也精干、能吃苦。当初具体工作由李龙文办理,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不知吃了多少苦,跑了多少路,可以说,全身心地投入到碑林建设中。兰州碑林管理处的编制批下来不久,他就被任命为管理处的主任。从此兰州碑林的管理工作,就由他挑了起来。“那几年和流老一样,家都没有管过。”特别是推土方时,他们个个都是土人却无一人抱怨,因为流老也是那样。费尽力气,终于推掉了几个高5米-10米的山梁,推出了4个平台,共35亩地。


  从外地搜求名帖资料、拓片等工作主要由流萤和司机张树华等人去做,流老的爱人、甘肃日报社主任编辑、离休干部李凡英,也为碑林建设承担了许多事情,接电话,接待客人,查找资料,帮助修改文字。


  56岁的省委组织部车队党支部书记张树华从1984年流萤调任省委组织部部长后一直为其服务,两人相处19年,到后来彼此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感情非常深厚。流萤曾说,因为自己年龄大了,“他既是我的司机,又是我的秘书,还是碑林的拓工”,“我跑过的路,张树华都跑过了,我没有跑过的路,张树华代我跑了”(流萤语)。张树华为拓片曾去过6次西安,但兵马俑等景区始终没去过,每次都说“下次吧”,但工作实在太多,他也知道流老在等着,活一干完就往回赶,到现在没实现自己的“兵马俑梦”。


  鲁克俊和汪志刚负责刻碑技术指导、资料保管、石料采购。汪志刚擅长书法、篆刻艺术,业务能力强,能吃苦,颇得流萤的信任。在跟随流老的岁月里,流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魅力感染着他,二人结下了忘年交。流萤去世后,汪志刚以李世民《温泉铭》中的“人世有终芳流无竭”为题写了一篇缅怀的文章,以志纪念。


  甘肃日报社编辑、青年诗人牛庆国是流老的又一个忘年交,他认识流萤时还在会宁县政协工作,建碑林时被抽过来帮忙,后来又帮流老整理《塔影河声》。“流老给我讲甘肃的历史和文化,让我读了不少书,那些年从流老处受益匪浅。”


  李龙文说,流老虽然已经走了,但他想给甘肃人民做些事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一直感染着他们,这几年他们继续流老未竟的心愿,相信碑林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