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铭的书画人生
刘继铭展示他的画作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在他的书房中,一张丈二长的巨幅宣纸上赫然写着白居易的《琵琶行》,字迹苍劲古朴。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眉宇间流露着严谨和文雅的气息。他笑吟吟地告诉记者,这幅字是他在冬至——一年中最冷的那天握笔写下的。
“书画让我有了精气神!”他说。
结缘 尚在孩提时
“在荥经,隶书首推刘继铭。”这是荥经书画界对刘继铭的评价。
才度过74岁生日的刘继铭,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潜心于书画。
刘继铭这样解释:“退休后,书画成了我活着最大的乐趣。”
刘继铭的书房,萦绕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十几平方米的空间,家具摆设简单典雅,看得出已经有了些年头;墙上挂满了书画作品,字体朴实典雅、刚柔相济。
龙苍沟的飞泉流瀑,大相岭的云雾山林……在刘继铭书房陈列的书画作品中,常能见到。
荥经秀美的山水成了刘继铭的灵感源泉。为了丰富自己的画作,他走遍了荥经县104个村。
“每次走进山林,走近大自然,我都不能自已。那些千年古木、夹道山花、变幻云烟,都把我深深吸引。”
刘继铭与书画结缘,是他七八岁的时候,书法基础在少年时期就牢牢地扎下了。
同行 割舍不了的寄托
“一天不练,心里就急!”如今,刘继铭平均每月要用掉十几斤墨。几十年来,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他从未间断过书法的练习。
刘继铭一生酷爱美术书法,从不懈怠。虽然年已古稀,仍珍惜黄昏,不忍歇笔,加倍努力。“不让一日闲度”,老人在最珍爱的一枚闲章上刻着自己的志向。
“我对书法绘画爱到了痴迷的地步。”
刘继铭曾经是荥经县文化馆的馆长,这为他研究古代书法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即使在他任职荥经县副县长时,每天处理完繁忙的工作,他依然抽出时间,写字画画。
刘继铭的书法作品,有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老人最喜欢结构简省、笔画古朴的隶书,如今,隶书已经成了他的“招牌字”。而他的国画则以山水见长。
刘继铭热爱书画,却从未想过自己的画能卖上大价钱。刘继铭的儿子刘亮在北京工作,有一次刘亮带着父亲的字画让人评价,无意中被一位商人发现,此人当时就愿意出一万元买下一副字画。
“其实对我来说,书法是一种纯粹的个人爱好,不是赚钱的工具。有人欣赏我的作品,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刘继铭感慨地说。
磨难 书画激活生命
宋代大诗人陆游说过,“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就是说练习书法,笔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防治疾病,强身健体。
刘继铭正是这样,在临池泼墨中得到了修身养性的益处。他告诉记者,2006年的时候,他被诊断出患了肝癌,这个消息让他当时极度消沉。住院化疗期间,他想到了书画,忍着剧痛,颤颤巍巍拿起了笔,用写字画画来排解心中的闷气。
每次写字时,刘继铭集中全部精力,聚力凝神,力送笔端,全力完成作品。在书画的陪伴下,被切除了三分之二胃的刘继铭,幸运活了下来。从康复那天起,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书画梦想。
“我的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我活了下来。我真正的书画生涯也是从我退休时开始,退休那年正好也接近人生的三分之二,我要用我剩下的三分之一人生去做我三分之二人生中最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
不计得失、淡然处世,虽已古稀之年,刘继铭却耳聪目明、声如洪钟。
刘继铭的书法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大红鹰大奖赛、长沙禹王杯书画大赛等大型赛事中都获过奖。“每逢参赛,我都连续几天不停地写字,也不觉得累。”刘继铭乐呵呵地说。对自己的作品,他达到了几近苛刻的地步,有一处细节不满意便丢弃重写。在他的床下,堆满了废稿。
心愿 再为家乡泼墨
刘继铭把所有积蓄都投在了书画上。
1984年,刘继铭加入了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此后,他担任过原雅安地区书画院副院长、荥经县美术书法协会主席、荥经县政协书画院副院长等职务,在推动雅安文化事业的发展上一直不遗余力。
除了担负起传承推广书画传统的责任外,刘继铭还有了新的挑战计划。他以前一直想画好家乡的鸽子花,画了很多幅,都觉得不满意。如今他正在仔细研究鸽子花的特征,准备在近期把它画好,为荥经即将举行的鸽子花节献上一份礼物。
刘继铭还有一个计划,等鸽子花作品完成后,他准备到北京,在儿子家中创作《百松图》,这张百松图暂定为50米长。
“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难的是,一百棵松树要不重复,构图要大气,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刘继铭说。
“办个人书画展。”刘继铭道出了心里最大的愿望,“画了一辈子,我想将自己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毕竟这些书画作品都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同时我也想让更多人看到雅安的美景。
记者 王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