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书画人生》节目。今天做客书画频道的是著名书法大家尤中会老师。
解说:尤中会1944年生于河南临颍一个书香世家。曾任湖北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现为中国老子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原工学院特聘教授等。
尤中会幼年受祖父遗墨薰染,酷好墨翰。书法主攻行草,尤对王羲之墨迹、孙过庭《书谱》、颜真卿《争座位》、《祭侄稿》、米芾《苕溪诗》、《蜀素帖》用功最勤,研究颇深。其作品法度严谨,书风纯正,风骨内涵,潇洒峻健,又有个性和新意。书法作品曾连续参加第三、四、五届国展,中韩首届书法展,中日新潮名作展,中新书法交流展,台湾百名书画家邀请展等国际性大展。先后荣获中国国学研究会颁发的“国学杰出贡献奖·书法金奖”、“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之书画精品奖”,并被授予“中国百名书画名家”等荣誉称号。并有《尤中会书画作品选集》、《尤中会书法集》、《尤中会墨迹五稿》、《墨华翰韵·尤中会书法艺术展作品集》及理论著作《临池余墨》等出版发行。
一、功力
主持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您应该很熟悉吧,是不是让您回想起儿时的情景?
尤中会:是的,这首诗我从四岁开始背诵到现在,永远不会忘记。那时年龄很小,不懂事。不会背诗,写不好字是要挨板子的。
主持人:家学在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中,应该会起着很大影响,您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临写的字就是你祖父留下的小楷书稿,您走上书法艺术道路想必和家学的熏陶有很大的关系吧?
尤中会:我父亲六岁时便父母双亡。祖母26岁去世,祖父32岁因患肺病也英年早世。幸运的是祖父留下了十几箱古籍和手稿书抄,使我幼年就受到了诗书的熏染。为续书香,父亲便把四岁的我送进了乡间私塾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有《神童诗》,同时,开始描红写大字。那时我,不懂得什么是书法,只是照葫芦画瓢,按大人说的,把字写好。你刚才说的那首诗,便是我入私塾第一次描红的内容。后来,又把祖父留下的小楷手稿拿出来照写,这对我的人生之路有极大的影响,也就稀里糊涂地闯进了书法艺术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一幌六十多年过去了。时间对于世人来说是多么宝贵,又是何等无情啊!
主持人:儿时的书法启蒙,为您以后的书法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年之后,您就参军了,而且在部队度过了20多个春秋,部队的锻炼对您的书法艺术有什么影响?
尤中会:我自高中入伍到一个英雄的空降兵部队。他的前身是朝鲜上甘岭战役中的黄继光英雄连,我任过两年黄继光班班长,在这个连队工作了八年。火热的部队生活,锻炼了我刚直坚韧的为人个性,人活着要有追求,要有价值。我的个性气质自然熔入了我的书法艺术之中,因此,日积月累,使我逐渐形成了刚毅峻健、洒脱飘逸的书法风格。
主持人:在这期间,你对书法的研习主要放在哪些方面?
尤中会:书法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帖》,米芾的《苕溪诗卷》及《蜀素贴》等等。这些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传统经典,作为一个书法家,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着,必须老老实实地继承,认认真真地研究,勤勤恳恳地临写。要先与古人合,然后才能离开,熔铸个性。有个性的作品也必须有经典的元素与DNA,不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在20多年的部队生活中,主要是临写古代经典,打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