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华语文学2008年第12期隆重推出上海作家研究生班作家的小说专号。 策划编辑这期作家小说专号,是对作家学员们在上海,经过两年的专业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并在紧张学业的间隙所创作大量作品的一个新的展示。 在为小说专号起这个标题时,正是金秋十月的那个夜晚,与上海作家研究生班那伙在旧时的法租界伯爵花园旧地的“钱柜”爽歌,间隙闲聊,感怀于作家们为了文学情结而相聚在一起。身边的戴来一边抽着“中南海”一边给我无私贡献了“这两年”的提议,使我一改早已酝酿设想的“玉兰含苞开怀时”“阳光灿烂的日子”。 两年了。对于作家来说,的确是一个值得回味无穷的日子。 两年了。对于一个编辑来说,更是一个值得骄傲值得让人羡慕的好时机。因为正是这两年,是编辑与作家们酿制的这鸡尾酒,带着醇香、携着激情将相继而问世于文坛。每当这个时候,作家开怀,我也乐了,心情好似两个顽童在泥地画出的一片蓝天,临白云之上,有翱翔太空过后那种酣畅淋漓的舒心之感。 作家来自各地,男男女女。温亚军、戴来、畀愚是作家班里的老友了,十几年前就成为知己;去成都结识了罗伟章,在宁夏又见张学东;雪漠、王新军是那年策划“甘肃八骏”就已知面;乔叶、徐则臣、田耳、姚鄂梅、于晓威、刘玉栋、卢一萍、吴文君、滕肖澜、苏德、小饭等又成了不可多得的好朋友。 两年了,有多少会心的交流,谈小说创作、聆听大师讲座。 两年了,作家的文学观念在小说创作的实践中得到印证,得到提高,得到收获。 我们,足迹于周庄、朱家角千年古镇的石板路。 我们,把盏于江南第一村大唐的水边农家乐。 是那晚,听古镇评弹开片荡开百年霓史的涟漪。 是那晚,喝东家米酒洇开我们叙述文学的激情。 江南的风是那样地柔软,淡淡的醉意演绎着昨天的故事。于是,就有了乔叶的《指甲花开》温亚军的《花弄影》罗伟章的《哑女》王新军的《种瓜得豆》卢一萍的《二傻》于晓威的《勾引家日记》畀愚的《罗曼史》刘玉栋的《苹果落地》;张学东的《妙音鸟》徐则臣的《病孩子》戴来的《在澡堂》田耳的《白月亮砸人》姚鄂梅的《演出》等,刊发在《上海文学》《西部华语文学》的刊物上。 作家成了刊物的上帝,而更多时候既是朋友又是知己。但细细想来,无论是编辑与作家还是作家与编辑,都是一个对子,离开谁都不行。作家废寝忘食的创作正如十月怀胎,就等一朝分娩了,编辑恰恰是个助产士。 编辑这一期作家小说专号,无论是作家的阵容、作品的容量都是文坛独特的。我要真心感谢作家们,是他们努力拼搏在完成这两年学业的同时为读者又写下了一个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