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纽约时报书评》十佳图书选出
作者: 来源:东方早报 朱洁树 编译 发布时间:2008-12-7 点击次数: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12月3日评出2008年10本最佳英文图书。虚构类图书中,表现美国少数族裔及民族融合的小说占了大半壁江山,反映了在奥巴马上任前后美国人对于身份认同及种族问题燃起新的热情。最近风靡英美文坛的已故智利怪才作家波拉诺的小说《2666》也占据一席。非虚构类图书则主打战争题材,回顾和反思了美国历史上远近发生的一些战争。
虚构类
  ★ 《危险的笑声:短篇小说13篇》 斯蒂文·米尔豪泽
  这是米尔豪泽5年内第一本小说集。作者以寓言的形式描绘了另一个平行世界,人类最深刻的情感和渴望在此转化成了截然相反的东西。
  ★ 《仁慈》 托尼·莫里森 
  莫里森于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书中她描绘了17世纪末期的美国,讲述了农夫和商人、奴隶和主人、白人和土著之间的故事。当时的美国对于生活其中的人来说既是避难所也是牢笼,而一个崭新的民族正诞生于旧世界的迷信和新世界的欲望和恐惧之中。
  ★ 《荷兰》 约瑟夫·奥尼尔 
  讲述“9·11”事件的背景下一个生活在曼哈顿的荷兰裔股票分析员的故事。面对妻离子散,他在板球协会找到了新的温暖和生活目标。本书对家庭、政治、身份认同等问题作出了探讨。
  ★ 《2666》 罗伯托·波拉诺,娜塔莎·威默翻译 
  这位2003年去世的智利小说家近来在英美文学界获得了迟到的声名。《2666》是一部相当宏大的侦探小说,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情节各自独立,但都与发生在墨西哥边境小镇的一桩连环妇女奸杀案有联系。   
  ★ 《不适之地》 茱帕·拉希丽  
  本书是由8个短篇故事组成,描写了南亚移民在美国的生活。探讨了在这些移民家庭中代际间的冲突、男女间的关系、对自己身份的认识和迷惑及故土对他们的意义。
  
  非虚构类
  ★ 《黑暗面:反恐战争如何转变为反对美国理想的战争的内幕》 简·迈耶  
  该书就反恐战争进行深入挖掘,举证说明布什政府的决策完全是混乱和恐惧下的产物,违背了美国的立国精神,在反恐一事上也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她还引用红十字会的相关秘密调查报告,揭露了更多美军虐囚的丑事。
  ★ 《永远的战争》 德克斯特·菲尔金斯 
  作者作为《纽约时报》的通讯记者,曾到达现场亲历过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通过在当地深入的访谈,菲尔金斯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人性的“反恐战争”。
  ★ 《没有什么好怕的》 朱利安·巴恩斯 
  该书是一部探讨死亡问题的自传性随笔集。作者在书中坦承对死亡的恐惧,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对信仰、哲学和历史的认知,与读者分享了自己渊博的知识和英国式的幽默。   
  ★ 《苦难的共和:死亡与美国内战》   德鲁·福斯特
  历史学家福斯特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在本书中,作者通过搜罗参战者的书信并对之进行有意识的罗列,向我们描述了美国内战中的巨大伤亡。62万人的牺牲并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据,也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死亡堆砌了一个现代统一的美国”,而它所带来影响是永恒而尚不确知的。
  ★ 《如此人世间:奈保尔正传》 帕特里克·弗伦奇
  本书以大量采访、书信和文档,展现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自大、不忠,寻花问柳,辣手摧花。昔日好友、美国作家保罗·瑟鲁称该书暴露了奈保尔心中的真魔。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