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纽约集会纪念《洛丽塔》发表50周年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2-9 点击次数:
50年前,一个年仅12岁的姑娘洛丽塔出现在美国读者面前。小小年纪的她竟与一位来自欧洲的大学教授亨伯特到美国各地旅行,在公园、野外和汽车旅馆到处做爱,寻求精神刺激……
  她,就是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的长篇小说《洛丽塔》的女主人公。1958年,小说在美国出版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些州和市的公共图书馆将它列为禁书,不许在读者中流通。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原是用俄文写就的一篇仅30页的短篇小说。后来,作者用英文重写,副标题是《一个白人鳏夫的自白》。小说描写一个欧洲学者亨伯特到美国某大学当教授时与少女洛丽塔畸形的恋爱故事。最后,亨伯特因杀了情敌被囚于监狱而病死狱中,洛丽塔嫁给失聪的青年席勒,不幸难产而死。男女主人公双双死去,铸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由于小说里有不少赤裸裸的性爱描写,《洛丽塔》曾遭纽约维京、西蒙·斯切斯特等4家大出版社拒绝。后经作者的妻子尼娜的努力,1955年才由巴黎一家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三年后,纽约普特南姆父子出版公司将它出版,立即产生严重的对立。有的指责小说中的色情描写不堪入目,伤风败俗;有的则赞扬它艺术上的独创。60年代,嬉皮士运动兴起后,《洛丽塔》倍受称赞。今天,美国评论界认为它是一部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充满惊人的机智和活力。但仍有许多国家将它列为禁书。
  为了纪念《洛丽塔》在美国问世50周年,纽约市于9月27日举行了隆重的纳博科夫研讨会,专家学者云集,主要有:《想像纳博科夫:艺术与政治之间的俄罗斯》(2007)的作者尼娜·克鲁斯茨娃、《魔鬼与娃娃:当代文学与文化中的儿童形象》(2000)和《纳博科夫的洛丽塔》(2003)的作者艾伦·比弗、《纳博科夫的道德与艺术》(2007)的作者勒兰·杜兰塔耶等。会议吸引了许多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
  与此同时,芝加哥评论出版社于今年8月推出了格拉汉姆·维克斯著的《追寻洛丽塔:大众文化如何再次使纳博科夫的少女堕落》。该书并不专门评介小说《洛丽塔》,而是以这部小说为中心,探讨它在文化史上的意义和影响。作者将《洛丽塔》放在更大的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比较了从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中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女,到40年代反叛的青少年和50年代电影《婴儿娃娃》的儿童新娘,指出纳博科夫两部电影版本、一部音乐剧和一部话剧中人物对观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洛丽塔》仍是一部文学经典,但读者应该有自己的看法。
  《追寻洛丽塔》的出版成了纪念《洛丽塔》在美国发表50周年的重要内容之一。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