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展示伟人青春 再现历史风云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6-22 点击次数:
 长篇纪实文学《横空出世——毛泽东的青春岁月》的作者赵遵生有一段感人的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他还是一个青年,就萌发了写青年毛泽东的想法。当时他曾两度到韶山、长沙、衡阳、浏阳、安源等地采访,辗转千里,历时三月有余,寻觅青年毛泽东的足迹,走访与毛泽东交往过或对历史事件知情的数十位各式人物,收集了极为丰富的鲜活材料。此后,他还广泛地查阅了有关的历史文献和档案,以及当年的报刊资料,阅读了不少毛泽东的传记书籍。在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后,他才精心构思,敷演成篇。先是发表了纪实性的十二集电视剧本《青年毛泽东》,不久又将电视剧本充实改写为十二章长篇纪实文学《青年毛泽东》。现在他为弥补前书的不足和缺憾,重新翻阅当年的采访笔记和有关史料,重改和增补为《横空出世——毛泽东的青春岁月》,全书二十章,较之前书面目一新,不仅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而且故事也更加生动、好看。 
  本书以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湖南一师的三位人物,即著名教师杨昌济的三位高足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为主角,一大批毛泽东的老师和同学以及新民学会会员为配角,翔实客观地描写了他们历经武昌起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黎元洪下野、段祺瑞黩武、张敬尧祸湘等种种历史风云;展现了他们同怀忧国忧民之心,共建进步组织新民学会,齐心求索“改造中国和世界”的道路;揭示了他们在世界思想潮流的影响下各自作出的历史选择,即毛泽东和蔡和森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组织共产党,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而萧子升接受无政府主义,主张“温和革命”,用教育作工具。毛泽东、蔡和森最后同萧子升分道扬镳。萧子升留学法国时成为无政府主义者,回国后投入国民党怀抱,曾任国民党政府农矿部政务次长等职,全国解放时移居海外。毛泽东曾嘱新民学会老同学写信给萧子升,要他回国工作,但他坚持反共立场,断然回绝,最后客死南美。湖南一师三位人物的经历启示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必须慎重进行抉择,只有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才能流芳百世。
  多年来,反映毛泽东生平和业绩的各类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但能像本书这样历史、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青年毛泽东的经历、思想、信仰、品格、情操、风度等的作品,还是不多见的。作者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的生平都把握得较好,因此,本书符合历史真实,在史实方面无明显的不妥之处。特别是本书的许多生动细节和感人语言,都来自作者访问过的老人,这是极为可贵的,极有价值的。这也为撰写毛泽东传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鲜经验。
  本书在情节结构及人物设置上,匠心独运,颇有新意,增添了作品的历史感和感染力。此外,本书还贯穿运用隐喻和象征等艺术手法,使作品的意蕴得到升华,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综观全书,在塑造青年毛泽东的形象上是成功的。随着情节的发展,青年毛泽东那种“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的远大志向,“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勃勃朝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革命精神,全都跃然纸上。加上书中描写了中共党史上一批著名人物,例如蔡和森、徐特立、何叔衡、张昆弟、陈昌、向警予、蔡畅、杨开慧等,使作品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从而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极易不知不觉地将它读完。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