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以全新的哲学范式关照当代中国播音学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25 点击次数:
张颂教授50万字的新著《播音主持艺术论》,最近由中国<a href="http://media.people.com.cn/GB/index.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传媒</font></a>

  在当今中国播音主持界,张颂教授是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中国播音主持学科体系的开拓者。这位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博士生导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人生哲学:“宁叫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勇于实践,潜心钻研,不懈探索,笔耕不辍,把中国播音学的学科建设引向高远的时空,引向国家强势学科之林,引向世界公认学科之列。尽管早已著作等身,功成名就,但他仍然甘于寂寞守清贫,专心致志做学问。近半个世纪来,他一边突破“播音无学”的观念局限,和同行携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播音学学科体系和教育格局,一边以“为人师表”而自豪,以“塑造灵魂”而自律,为日后家喻户晓的“名人”们培根养心。他一直用“甘于寂寞,志存高远”激励自己。正如他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我自己,不过是个‘符号’而已。数年来,它负载了多种庞杂的信息:承受了无数可贵的恩泽,得到了万分温暖的帮扶,也见识了五花八门的谣言,经历了两面三刀的伤害。2007年,我竟然获得了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实在自惭形秽,只有愧领。不过,它代表了我们这个学科,心里确实感到了温暖!这个符号究竟不是虚拟的!但是,前途漫漫,难道真的可以解脱、可以松弛了么?‘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日三遗矢’。我仍要坚持自己的座右铭‘尽人力,听天命’。”



  透过这本著作,我们看到,张颂教授思维敏锐,观念超前,视野广阔,他之所以看问题看得准,看得深,看得清,看得远,看得透,得益于他的谦逊好学,得益于他的教学相长,得益于他的鲜活实践。他做学问,不是在书斋里坐而论道,而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广泛观摩,多方探究,多方交流,既放眼国外,更关注本土,以丰富的业务实践和巨大的学术勇气直面当下,直面现实,自觉不自觉地吸纳前沿成果,校正自己的视角,扩大自己的视域。因此,宝贵的理论赐予这位实践者以丰厚的回报。面对明星辈出的电视荧屏,张颂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口语至上”,反对主持人

  作为我国播音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张颂教授始终密切关注广播电视传播前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复合型语言传播人才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以尖子生培养为教改的突破口,以此带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他指出:“我们培养的是公众形象,是广播电视中‘出头露面’的名人,我们的心血会融入他们的声音和形象里。”因此,他一直坚持“播音有学”的观点,一直坚持“德才兼备,声形俱佳”、“以播为主,一专多能”和“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专业培养方针,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前、镜头前“体现时代精神,充满人文关怀”。对学术,他万般虔诚,心无旁骛,对学生,他严格要求,亲切关怀,对事业,他殚精竭虑,视为生命。因此,成就了他在中国播音事业上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从而也奠定了他在业界和学界无可动撼的坚实地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在世界经济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历史大背景下,要在全球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生存和发展,张颂教授指出,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域外文化的有益养分,群策群力,发奋图强,除此,没有别的选择。纵览全书,我们无时无处不感觉到作者对祖国语言及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事业的热爱,也充分感受到作者对当前有声语言中存在的问题的担忧与深刻思考。张颂教授那丰厚的文化底蕴,可见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那独到的学术见解,可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那超前的理论前瞻,可感宏观辽阔、视域高远,那精辟的文字表述,可谓行云流水、朗朗上口。他的满腔心血、他的生命智慧、他的哲理之光、他的美学理想,都融入了篇篇文论之中,对于实践、理论的现在和未来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这些散发着理论光芒的重要文论,以全新的哲学范式关照当代中国播音学,好似我们前行的航灯,为实践者、理论者、教学者和求学者指明了方向,将引领我们的学科和事业走向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影视集团)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