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2010,文化引导未来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8 点击次数:
若干年后,人们忆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时,2009年注定是绕不过的。

  在这个被称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年份里,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了“保八”目标,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四位深圳女工因此登上了美国《时代》封面,全球瞩目;在由西方世界掌握议程设置主导权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从政府到民间,坚定地传达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声音,举世瞩目。


  当人们以新奇与艳羡,打量着“中国模式”,感叹中国经济与政治日益昌隆之时,一场意义更为深远的变革,已在神州大地铺开——新中国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第一次将文化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提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站在新的历史关口。


  “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的概念,更是一个基本的文化和文明的过程。”一位名为拉基尼·柯达里(Rajni Kothari)的印度学者说;一位名为布热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的美国学者说,大国有四个标志,“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文化的重要性,逐渐成为共识。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繁荣。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它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包含一国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这一年里,从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作为主宾国,到比利时欧罗巴利亚艺术节作为唯一受邀国,中国文化大规模地走出去,走上世界舞台,发布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软实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文化,是一种硬实力。以文化为内核,以产业为载体,过去这一年,文化产业的持续逆市上扬,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文化的力量。仅1—7月,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7%左右,高于同期GDP增幅10个百分点。于是,人们也将2009年称为“文化产业元年”。


  文化,是一种巧实力。2009年初,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巧实力”概念,试图巧妙利用包括文化在内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来维护本国利益。这一概念虽然受到许多质疑,却从侧面证明文化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国际关系中可能发挥的特殊作用。


  无论文化是软实力、硬实力,还是巧实力,均有赖于本国文化事业与产业的长足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选择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点,显得意味深长。它要处理的是文化与市场的关系,实质是在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总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的基本矛盾依旧存在。文化体制改革,正是要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政企不分”、“行政主导”的旧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之成为继经济改革、政治改革之后,拉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第三驾“马车”。


  文化发展是时代的方向标。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文化产品的多样,文化生活的丰富,必将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促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调整。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的良性互动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个国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这个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无论是中国的唐宋时代,还是日本的平安和足利幕府时代,无论是印度的笈多和莫卧儿文明,还是欧洲的美第奇和伊丽莎白时代,走在时代的前列,均受益于充满想象力的文化政策与文化设计。开明的领导者,往往都是有效的文化政策制定者。


  然而,从历史上看,这样的机遇并不多。文化发展,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调整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需要全盘布局,还需挖掘与发挥人的创造性。如果缺乏相应的物质、金融和行政资源的支持,创造性将很快萎缩,并且让整个社会失去活力与革新的素质。


  2009年,中国的文化发展之所以被媒体安上“吹响冲锋号”、“绘制路线图”等名头,正是在彰显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期。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却又紧锣密鼓地走向深入: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加强创意人才培养……一个体现中国国家意志、满足群众愿望的文化创意时代正向人们走来,也必将走向世界,有益于世界。


  封闭的文化注定是要被人遗忘的。文化合作,是未来时代的主旋律。发展本国文化与增加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文化产业振兴、文化体制改革的最终影响力,也肯定不局限于中国。


  当今世界,专注于经济发展导致地球生态危机频频示警,不公正的政治与经济秩序依然在深刻地加剧人类的不平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勃兴,正在异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如加拿大学者D。保罗·谢弗(D.Paul Schafer)所说,如果人民、族群、国家和大陆想要和平与和谐,而不是冲突对立地活着,文化的链接作用绝对是必要的。


  从这层意义上说,一个逐步走向复兴的文化中国,不仅有利于打破西方强势文化的垄断局面,构造世界多极化的文化话语体系,而且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经验,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希望、尊严、平等和公正。


  2010年初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实现新突破”、“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务必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声音,既是总结过去,更是开启未来。


  人类很快将走完新世纪第一个10年。欧洲文化复兴时代著名的人文学者伊拉斯姆斯(Erasmus)曾预言道,“文化是新世界的曙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轮曙光,这一次,正从东方升起!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