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6年的努力使陈妍錂奠下扎实的基础,她掌握了民间舞蹈、苗族和藏族等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格。
为了让陈妍錂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舞蹈才华,国家艺术理事会将赞助她攻读中国北京舞蹈学院华族舞蹈学士课程。她也是艺理会第一名获得国家艺术理事会奖学金选修传统舞蹈的奖学金得主。
陈妍錂当时就读于育英中学,她的朋友都投以怀疑的眼光,纷纷问她“Are you sure?”(你确定吗?)。
但是,陈妍錂非常坚定,她昨天在奖学金颁奖礼后受访时说:“我当时也没有做什么解释,因为我就是喜欢华族的舞蹈,并希望时间能够证明自己的决定。”
本身是华族舞蹈老师的陈妈妈王琬王美(48岁)说:“这是她的决定,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支持她,千万不可阻拦她,因为她虽小,却有自己的理想与执著。”
热衷于华族传统舞蹈的陈妍錂即将到北京舞蹈学院深造,她趁假期学习印度舞,以在学成后贯穿本地各族舞蹈风格。(程友明摄) |
我国对艺术及艺术家的支持和认同在近年来虽明显提高,传统艺术的发展相对的则较缓慢,陈妍錂选择投身华族舞蹈时,政府对艺术教育的推动仍十分不足。
这也难怪陈妍錂的父亲非常担心女儿的选择会影响她未来的出路。
母亲王琬王美说:“她父亲后来还是让我决定,而我觉得,越是冷门的东西越应该去尝试,并且我当时认为新加坡在艺术方面的推动下来将大大提高。更何况妍錂学的是传统舞蹈,我们身为华人,有发扬这门艺术的责任。”
陈妍錂过去几年已在北京完成华族舞蹈的基本训练,她说,往年只要一有机会,她就会趁着假期到著名的巴斯卡(Bhasker)艺术学院学习印度舞。
陈妍錂希望,自己在学成后除了能够成为出色的舞蹈员,也能够贯穿本地各族的舞蹈风格,编织更具本地多元特色的新曲目。
她说:“我也希望有朝一日成为新加坡艺术学院的华族舞蹈老师,传承和发扬华族舞蹈。”
陈妍錂昨天从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代部长吕德耀手中接过奖学金。吕德耀在颁奖礼后受访时指出,新加坡人口流动性越来越高,艺术与文化的熏陶能够培养民众对国家、对社区的归属感,因此政府大量投资这个领域。
他说:“我们也希望给予传统艺术更多支持,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家都能够认同的领域,如果我们无法激发更多年轻人对这方面的兴趣,将是一种遗憾。”
音乐与舞蹈换来奖学金
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今年共颁发37份奖学金和42份助学金给创意工业和资讯服务业的杰出人才。跟以往相比,今年的得奖者艺术和创意才能十分多元。
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代部长吕德耀解释说:“本地创意工业非常多元化,每个领域在各个发展阶段都需要谨慎和针对性的照顾。”
过去通常把奖学金颁发给广播、电影、游戏内容制作或出版等专业的媒体发展局,今年也首次将奖学金颁给选修与音乐有关的申请者。
20岁的王辰威将在媒体发展局奖学金的赞助下到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攻读音乐与音响工程硕士课程。王辰威希望学成后为本地制作的动画片、电脑游戏等编出动人音乐,以及为各种演出设计音响效果。
王辰威有很高的语言和音乐天分,懂得12种语言和12种中西乐器的他从不曾想过朝外交或古典音乐发展。
他说:“音乐也是一种语言,而且是我懂得的语言当中最喜欢的一种。选择音乐与音响工程是因为我仍然对数理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决定攻读这个专业。”
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今年为这79份奖助学金提供了400万元,这项培养本地创意工业人才的奖学金在2006年推出,今年共吸引426人申请,是历来最多的一次。
除了王辰威和首名获得国家艺术理事会奖学金攻读传统艺术的陈妍錂,今年31岁,获得新加坡设计理事会(Design Singapore Council)奖学金的林智兴也创下一个“第一”。他是首名博士奖学金的得主,目前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攻读设计博士学位。
在谈到人才的培训是否会和艺术内容尺度的放宽同步时,吕德耀说:“政治影片方面已经动起来了,在这方面的发展空间也比以往大了许多。我们会继续探讨尺度的扩大,不过发展的步伐需是循序渐进、相应并符合社会规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