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
作者: 来源: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09-2-11 点击次数:
在全面推进“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新课程中,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功能和重要性正在凸显,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地位也日益在提高。然而,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世人注目的伟大成就中,中华民族文化如何在中小学生中得以传承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随着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出台,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正慢慢渗透到我们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奇葩——民族音乐,如何在全体中小学生中得以普及并加强教育,已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民族精神教育简单的来说就是民族认同感、自亲心和自豪感,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一种根基教育,它可分为国家意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和公民人格教育。在音乐教学中,主要渗透的是文化认同教育,及其蕴含的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在基础教育中学习民族音乐来完成的。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有着数千年的积累,种类繁多浩如烟海的传统音乐正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劳动的情感体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常把听赏、学唱民族类乐曲或歌曲作为一个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切入点。音乐是一种全球化的语言,更是一种反映其民族内涵的传承手段。笔者以为,强化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可以从“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中培养民族精神;落实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素养培训,提升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底蕴;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生活,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等五方面来思考。
  一、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中培养民族精神。
  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她汇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在河南省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有近9000年历史的,可以吹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它的音准程度令世人吃惊。我国56个民族在数千年文化的发展中,为“龙的传人”留下了曲调独特数以万计的民歌;留下了风格众多的民间歌舞;留下了独巨匠心的民族器乐和各种流派的曲艺及戏曲。她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教育宝库,理应成为当代我国中小学不可或缺必须强化的教育元素。
  如今,面对震耳欲聋的西方、港台流行音乐和铺天盖地“日剧韩流”对中小学生的强大攻势,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因此,加强对中小学学生中华民族音乐的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宣传意识,提高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中小学音乐学科民族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各种途径、多种方法,广泛宣传我国几千年各族人民创造并传承下来的音乐;广泛宣传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音乐;广泛宣传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音乐。
  从古代起,我国的民族音乐就传播到日本等周边国家,直接影响了当地音乐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在近代,我国民族音乐远播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民族音乐。今天,中国民族音乐在国外更是备受欢迎,甚至成为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受欢迎的演出。我国学生的业余合唱、独唱、民乐队也经常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民族交响音乐的精品越来越多,气势磅礴,旋律优美,欢乐奔放,激动人心。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就象满天的繁星一样,数不胜数。作为就要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对学生进行宣传。
  二、落实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
  民族音乐是国家的象征、友谊的桥梁、增进相互了解的共同语言。中国民族音乐为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打开了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窗口。在音乐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的教育,是摆在我们每个音乐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学习民族音乐,让学生学会用歌声去歌颂我们的祖国、人民,去赞颂英雄人物,去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怀抱的幸福、自豪。在音乐课教学中,长期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渗透作用,让民族情感之花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它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内容,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我国有三百多种说唱音乐,三百多种戏曲,浩若烟海数以万计的民歌,还有百余种民族乐器。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都是能歌善舞各有特色的,中华各民族的音乐是绚丽多彩、百花齐放的。例如: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一些进行民族乐器的探究。询问家长或朋友,去音乐书店寻找相关资料等。可以建议他们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设想一些问题,如:最古老的民族乐器是什么朝代发明的、筝有哪些品种、琵琶有几根弦等等,并按兴趣自由组合成小小研究组,自主地去“访问”那些神往已久的民族乐器。把自己“不知道”经过努力学习、合作后,已“知道”的知识、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文化之美。在音乐的“不知道”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关注音乐文化及其相关知识。
  在音乐课本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少数民族的歌曲,例如藏族、维吾尔族、傣族等。学习这些歌曲能帮助学生了解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了解祖国的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丰富的民族音乐,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学唱藏族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通过“三觉”的感受:视觉、听觉、动觉,让学生们不仅学会演唱本课歌曲,还对藏族音乐、对西藏有了一定的了解,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通过落实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发起爱国主义的精神,培养民族的自尊心,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可以给人以真和善的启迪、美的陶冶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三、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培训,提升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底蕴。
  作为主要承担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师应该主动去学习、去探索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作为加强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教育的授体——教师,必须有驾驭中国民族音乐教材又有摆脱教材的能力,成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受体——全体学生学习、感悟、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精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并起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主导作用。要提升中小学在民族音乐教育的品质,艺术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加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素养、音乐学科的功底和教育艺术的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底蕴和素养。
  音乐教师是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通过不断创新的培训,使本身热爱民乐、熟悉民乐,具备强烈的对民族音乐教育的热情和使命感,具备相当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具备高品质实施民族音乐教育的实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促进民族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本民族的音乐素质。
  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在校园内外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这不仅仅是在于向学生传授民族音乐知识,更是要让中小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音乐教师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一般素养包括作为教师通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和教育能力。中国民族音乐素养主要是指各种优秀的戏曲、民乐、中国锣鼓、民歌民谣和民族舞蹈知识和技能等。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素养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和活动中的组织、策划、设计和指导能力等。让民族音乐走近学生,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促进学生作为龙的传人的个性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音乐教师的素养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教育的功能。因此,我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素养的提升,也是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工作基础。
  四、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更是创造者。我们要强化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我国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就地取材,创制出绚丽多彩的民族乐器,创造出独具异域风情的民族音乐。《课标》中指出:“在音乐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情景,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也应如此。课堂上应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唱、奏、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与民族音乐多次面对面地接触,品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使民族音乐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例如,在讲授民歌《茉莉花》时,可以让学生演唱、演奏《茉莉花》,欣赏江苏、河北、东北、广东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民歌的“变异性”及民歌发展与传承。
  在欣赏教学中,我曾选择许多古今的优秀名曲,如《怀古》、《流水》、《苏武牧羊》、《二泉映月》等来开展教育活动。在欣赏《二泉映月》时,先介绍阿炳的悲惨命运、曲名的由来、创作的背景,并了解“二泉”的地理环境, 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文字或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次文学、音乐与美术的文化整合。这样学生能初步感受到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了解这部作品的时代特征与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民乐曲时,我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的动人面,从内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等。欣赏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提示,介绍一些大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等。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结合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和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中,组织“民族声乐演唱”、“民族器乐”兴趣小组,每周定期活动,为弘扬民族音乐教学工作起了推动作用。还组织各个班级开展“民歌演唱会”、“中华卡拉OK民歌大奖赛”等活动,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乐。 笔者曾做过一项研究,对3-5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活动前(实施前)与活动一阶段后(实施中)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如下: 
  问卷:
  1.你喜爱民族类歌曲或乐曲吗?A.喜欢 B.较喜欢 C.不喜欢
  2.你了解我国民族的相关文化吗?(服饰、习俗、节庆、饮食等)A.了解 B.有点了解 C.不了解
  3.你对自己的民族有认同感吗?A.有自豪感 B.有时有 C.不知道
  4.在课外,你会自觉地去学习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吗? A.会 B.有时会 C.不会
  5.你会演奏民族乐器,或了解民族乐器的知识吗?
  6.你会跳民族舞的基本舞步吗?
  调查结果显示,在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后,音乐民族文化教育的实效得到了提高。
  在音乐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另外,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在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教育,让民族音乐走近学生,这是我们音乐教育上的一条灿烂的光辉大道。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