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农村孩子 假期乐园在哪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7-20 点击次数:
魏依轮是山东桓台起凤小学三年级学生。令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个农村娃能像城市孩子一样进入少年宫,享受学习乐器绘画、体育健身的乐趣,过上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他所在的起凤双润少年宫设有乐器、绘画、剪纸、体育等25个门类,是桓台30个“乡村少年宫”中的一个。
  和桓台一样,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乡村少年宫。安徽铜陵的“流动少年宫”,广西隆安、田阳的乡镇宣传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山西兴建未成年人小型特色示范教育基地,浙江推行“春泥计划”,让孩子们享受愉快的假期。
  可是,中国大部分农村孩子还没有这么幸运。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缺乏、配套设施不全、分布不均以及师资不足等情况,成为普遍现象。农村孩子日益增长的活动需求,与活动场所的缺失,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动场所,果真有那么难吗?假期到了,他们的乐园在哪里?
  校内与校外教育没有衔接
  农村孩子缺乏就地、就近开展活动的场所
  “现有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县城以上城市,不论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孩子就地、就近、就便开展活动的场所都很缺乏。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是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校外教育处张东燕说。
  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人士分析认为,农村孩子活动场所缺乏,造成农村中小学生假日生活状况不容乐观。一是农村学生假期生活单调枯燥,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许多留守儿童迷恋网吧,一些儿童形成了不良生活习惯,个别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问题令人担忧。起凤双润少年宫辅导员张红娜介绍,起凤镇附近就是马踏湖,一到假期,孩子们就到处乱跑,瞒着大人下水,以前经常出事。三是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没有形成有机衔接,社会公共教育能力低下。长此以往,在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与城市孩子差距越来越大。
  建设乡村少年宫、给农村孩子更多的课外活动场所是社会的强烈需求。据全国妇联去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4000多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占1/4还多,农村留守儿童“失管、失教、失助”问题日渐突出。
  有鉴于此,有关专家指出,应当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切实改变农村孩子活动场所缺乏的困境,让农村孩子健康成长。
  “青少年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名存实亡
  增加活动场所不仅仅是资金投入问题
  掣肘农村孩子活动场所建设的原因在哪里?
  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2001年中央出台有关政策,联合十几个部委,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青少年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其职能在于研究解决青少年包括农村未成年人的校外活动问题。可是据他了解,这几年,该机构形同虚设。他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权限有限,很难协调那么多部门开联席会议,更难靠一己之力要求其他部门联合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事实上,该机构已经名存实亡。”
  机制难以建立只是一个方面。经费投入也是重要的问题。有的地方抱怨财政不宽裕,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到活动场所建设。这里,资金确实是个“瓶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桓台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乡镇和学校,其少年宫建设并不完全是靠钱堆起来的。他们或是创造性地利用农村闲置校舍,因陋就简加以改造;或是充分利用现有教室和教师,实行“一室两用”、“两表并举”,投入最少的,其费用也就在几万元。据桓台县文明办主任荆象峰介绍,桓台乡村少年宫建设分为三种模式:一是相对独立的中心少年宫,建设规格高,设施全,有特色,带动周围各学校少年宫开展工作。二是校内独立模式,在学校内安排独立校舍作为活动场所,能够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三是校内交替模式,整合学校现有校舍和教师资源,“一室两用”,教室平时上课,假日就是少年宫的活动场所,教师都是少年宫的辅导教师。可见,经费是关键,办法更为重要。
  活动场所建起来,是不是就完事大吉了?在这方面,有城市的校外活动场所为鉴。
  越来越多的城市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异化成为学科强化培训班和辅导班,成了有关部门创收牟利的工具。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同样面临机构管理、师资跟进、质量保证等问题。不过,只要摆正观念和宗旨,这些问题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桓台在乡村少年宫建设之初,就确立了公益性、基础性、依托学校、特色发展四大原则,明确规定乡村少年宫不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为农村未成年人免费提供场所、免费提供大件器材、免费上课。
  总有一些是不该被遗忘与忽略的
  农村特有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师资力量的人尽其才
  在强调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时,总有一些是不该被遗忘和忽略的。比如农村独有的文化资源。济南市公务员孙爱民至今仍然很留恋自己的农村童年生活。他说,自己从小就跟家长一起下地劳动,不但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也体会到劳动的甘苦;和伙伴们在一起抓虾摸鱼,玩游戏,在大自然中成长,都让自己获益无穷。而这些,都是城市不具备的资源,是城市孩子所体会不到的。不过,他强调说,这些农村独有资源的利用,还需要老师善于指导,家长加强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和细心领会。
  还有师资利用问题。在桓台,74岁的民间剪纸老艺人,84岁的柳编巧匠,许多校外技能人才,都被聘请作为少年宫的老师。有的学校还培养老师一专多能,最大程度地做到人尽其才。
  这样的理解和利用方式,在山东莱芜的一所农村小学丈八丘小学得到了诠释。这所学校充分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和现有教师资源,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老师们一专多能,教数学的还教绘画,教体育的还教泥塑,师生同学习、同劳动、同动手、同歌唱,热闹得连附近城区一些家长也把孩子送到这所农村学校。
  对此,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在博客中写道:“城里的学校有条件开设陶艺课程,而农村的学校没有条件,但就地取材,用家乡的胶泥做些泥巴娃娃,不同样在培养孩子们的造型意识和审美意识吗?难道真的只有上陶艺课程才能出艺术家,而用胶泥做泥巴娃娃的就出不了艺术家?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
  对教师的一专多能,他写道:“丈八丘小学变革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样式,激活农村教师的教育活力与创造力,靠的是如何把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最大化。”
  这样的思考和发问,值得人们深思。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